历史,文化类杂志

展开

青铜器与金文(集刊)

青铜器与金文杂志

级别:AMI入库

投稿网址:
官方网站:
电话
邮箱
chinesebronzes@163.com(202202期)

《青铜器与金文(集刊)》期刊已被查看:

期刊关键词

集刊-半年刊 知网 万方 维普目次 AMI入库 历史 文化

更新频次

中频栏目:

金文與殷周史-66.7%-期平均发文量10篇
青銅器及相關考古學研究-6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低频栏目:

學術史及海外青銅器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海外青銅器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2022年02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漢鏡銘文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2022年01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學術史與述評-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2021年01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6篇
2020年02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6篇

单位占比
其他大学-52.9%
研究院所-47.1%
一作占比
/有基金-83.3%
/副高/有基金-16.7%
投稿指南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刊内邮箱:chinesebronzes@163.com

4、出刊日期:半年刊,每年出版两辑。

2024年4月22日星期一

《青銅器與金文》徵稿啓事

【2022年02期信息】

《青銅器與金文》2017年創刊,是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目前爲海内外學界僅有的一種以中國古代青銅器與金文爲主要研究對象的專業學術刊物。

本刊嚴格實行雙向匿名專家審稿制度;發表的論文反映學界前沿成果。

《青銅器與金文》2017年至2019年連續出版三輯,2020年後改爲半年刊,每年1月、7月出版。

二、組稿 原則

本刊擇優刊布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等單位同人最新青銅器與金文研究成果;也竭誠歡迎海内外專家學者惠賜大作;目前只接受原創首發來稿,已在正式出版物和網絡上刊發者,恕不采用。來稿請參考如下主題:

1.金文與商周史專题研究;

2.金文文字考釋;

3.金文文例與語法研究;

4.青銅器斷代研究;

5.青銅器與考古研究;

6.青銅工藝與冶金史;

7.中外青銅文化交流;

8.青銅器與金文學史;

9.海内外青銅器與金文研究動態、書刊評價等;

10.其他古代文明研究相關諸領域。

三、稿件格式

1.來稿請用word 文檔,并附相應的pdf 文檔。

2.來稿請使用正規繁體字,自行造字請采用圖片格式,確保準確清晰可識。

3.正文一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除破折號、省略號占兩個字符外,其餘標點均占一格。書名和論文篇名均使用《》,不用引號或單書名號。

4.古文字釋文等“獨立引文”首行前空四格,回行前空二格。引文請核對原書,確保無誤。若引用的原文中存在明顯錯誤,可在頁下注或者引文中以“作者按”的形式予以説明。

5.注釋一律采用頁下注,示例如次:

(1)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卷15,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1816页。

(2)孫詒讓:《古籀拾遺》卷中,掃葉山房石印本,1918年。

(3)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中華書局,1986年,第9頁。

(4)松井嘉德:《西周鄭(奠)考》,劉俊文主編:《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上古秦漢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40-84頁。

(5)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五)》,《考古學報》1956年第3期。

(6)李學勤:《晋侯邦父與楊姞》,《中國文物報》1994年5月29日。

(7)Kwang-chih Chang,Shang Civilization,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p.48.

6.作者姓名請署在文稿標题下方。作者單位和職稱,請於首頁頁脚注明(“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項目負責人,請在單位信息中加以標示)。

7.正文附表、附圖應在文中有相對應的文字交代,格式爲:表序+表名,放在表格的上方;圖序+圖名,放在圖片的下方,圖注文字統一置於圖名下方。文中所用彩色圖片的精度不低於300 dpi,不小於2M。

8.稿件中請勿出現個人信息。有關作者姓名、單位、聯繫方式等,請另紙提供。

四、聯繫方式

《青銅器與金文》工作郵箱爲chinesebronzes@163.com,來稿請用電子郵件發送,集刊收到稿件後即予以回復。文稿無論是否采用,均會及時將有關意見反饋給作者。

五、稿酬與贈刊

《青銅器與金文》每輯出版後,將給論文作者支付稿酬,并贈送兩册刊物。

上一篇: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原: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下一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原: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选刊文摘
历史,文化类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