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优化研究
作者:学术咨询 人气: 点击数:施婷
1: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摘要(Abstract):
主体间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哲学的热点之一,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时代革新与话语主体失语、话语内容失调、话语方式失效等多重困境的背景下,它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范式转变。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为研究对象,立足主体间性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优化的应然转向,围绕“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等问题,通过“厘清话语表达主体,在保持话语权威与适度放权中找到平衡点”“丰富话语表达内容,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找到融合点”“拓展话语表达方式,在‘故事化’‘生活化’‘具象化’表达中找到立足点”等方式,构建多主体、多元化、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优化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优化研究”(Y202251022)
作者(Author): 施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姜建成.科学发展观:现代性与哲学视域[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93.
[3]赵智.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蕴和实现路径[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4]冯建军.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0(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6]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70.
[7]王颖,侯广斌.主体间性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8(1):87.
上一篇:丽水学院学报在线投稿系统开通公告
下一篇:姐妹们注意!小论文发表别盲目,小心掉进陷阱!